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死亡教育


小時候對死亡沒什麼概念,爺爺過世時也不太懂。長大了,第一次接觸到死亡是我在中4時。那些年,還是活躍於internet,也在有名的論壇擔任版主。當時也認識了很多網友,可能是興趣相同,所以有很多話題。有一個網友是在香港島名校就讀中3的學生,雖然小我一級,但我覺得他比我強多。一個人架構了整個論壇,而且成績優異。有一天網友開了一個追思的貼子,我才知道他在學校跳樓自殺。當時我覺得好像缺少了點東西,之後也慢慢遠離了虛擬的世界。

直到我上了大學二年級才有機重新在想死亡的課題,當時還是因為學壽險,要明白死亡率。其實回顧了中國的文化,死亡就是禁忌,沒有太多人想說。臺灣算是比較特別,把死亡教育納入了國民教育課。其實很多人面對自己親人要過世時都不太明乎他們有什麼需要,導致去世和在生的人都帶這遺憾。事隔10年,培訓時要我們重新思考面對死亡的態度。基本上只能歸類出兩種人,一種看得豁達超然,一種帶著詛咒。能過豁達面對的,基本上都是很快樂,調查報告也指出在世的家人也相對比較快能走出悲傷。那麼為什麼有一種人會帶著詛咒呢?這很值得每一個人反思。

我奶奶去世時,家人都很傷心,幸好父母可以在她身邊陪著。我不知道奶奶有沒有什麼遺憾,畢竟在她的年代經歷了那麼多戰爭和災害,日子一點都不易過。其實,我不喜歡老家那種迷信的傳統,請來那種戲子道士,眼裡只有錢。只會騙吃騙喝,有沒有學過超渡也是疑問。最噁心還有人從中發財,手寫的單據也夠敢拿來報銷,一把傘值多少難道我會不知道?中國人窮了太久,一遇到能賺錢的機會,什麼良心德道都是廢話。我希望爸媽都能長命百歲,如果將來百年歸老,我不想回那種噁心的地方。

你有想過自己是怎樣死嗎?像馬航消失?人生真的有很多要規劃,有多少人真可以瀟灑走一會?這麼多年了,是時候回去完成MBA了嗎?我越來越明白社會的運作,卻看不到自己。我們都不喜歡uncertain,也不知道什麼是importa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