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為什麼選擇香港保險?

深度刨析香港各種保險產品,為需要購買香港保險的您開通一條直達香港保險的直通車。

中國內地人士在香港購買人壽保險的熱情與日俱增,2003年至今,這一趨勢始終未見衰減。為什麼中國臺灣人士、中國內地人士都如此熱衷於購買香港保險呢?

.《中英聯合聲明》中明確規定香港回歸中國後依然實現普通法(及衡平法)。此一條非常重要,因為在普通法環境下,現代金融體系才能更高效的運作。例如,普通法及衡平法共同保障家族信託和商業信託的雙重所有權。而普通法可以更好的約束社會的商業道德,使得各行各業更具信託責任。此一優勢是大陸法系社會所無法比擬。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由於港元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俗稱聯繫匯率),使得香港金融機構間及香港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間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並且使得港元幣值維持穩定。而香港政府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及香港政府可以長期保持財政盈餘,使得香港始終可以獲得最高主權信用評級。此一優勢亦為其它國家或地區所不能比擬。

.香港沒有貨幣管制制度,資本可以完全自由進出香港。

.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擁有發達的資本市場。

以上多項優勢是其它國家或地區所不能在同時擁有的,例如英國實現普通法,而英國無法實行聯繫匯率;如某英屬殖民地即實行普通法,又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而它又無國際金融中心之地位。因此我們認為,正是香港擁有獨特優勢,而使得香港保險公司和香港保險產品亦擁有獨特優勢,進而吸引愈來愈多中國內地人士在香港保險公司購買香港保險產品。


在香港,保險公司必須符合以下若干與償付能力有直接關係的最低規則:

1.實收資本。
目前,在香港經營一般保險業務的保險人的最低實收資本為1000萬港元;對於那些經營綜合業務的公司或經營法定類別的保險業務,則要求實收資本增加一倍,即為2000萬港元。


2.償付準備金。
償付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的資產值必須超過其負債額的一個指定數額。就一般保險業務而言,償付準備金是保險公司在上一個財政年度的保費收入,或負債中的較高數額,該數額在2億港元以內的部分,償付準備金按其五分之一計算;而低於2億港元的部分,則需另按其十分之一計算。償付準備金最低數額為1000萬港元。


3.保險公司的董事和經營者能夠妥善地從事進行保險業務活動。
為了上述目的,香港保險監管制度規定,保險公司的董事及控權人必須為適當人選。控權人是指包括持有公司股份超過15%的人士及公司的主要行政人員。


4.妥善的再保險安排。

為了分散風險,所有的保險經營活動都必須備有足夠的和適當的再保險安排。 另外,香港保險業監督還會考慮到保險公司是否具有被確認的國際地位和鞏固的財政能力,是否有可行的業務計畫,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經營有關業務的知識,香港保險業監督還對核算師(即審計師)和精算師的制度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並對保險公司資產及負債的評估、財務報表的具體要求都相當詳細。
【香港保險的十個優勢】

1、市場成熟。
香港保險業有一百七十年的悠久歷史,監管制度完善,內地保險業才三十多年,勢必還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

2、高額保障。
以小朋友的重疾險為例,在國內最多可買到30萬人民幣,在香港買保額30萬美金免體檢。

3、費率低。
同等保額的壽險,在香港購買所需繳納的保費比在國內購買低30%-40%

4、保障範圍更全面。
香港保障型產品的保障範圍比國內同類型產品保障範圍廣泛許多。以重疾險為例,國內產品涵蓋的疾病種類不到40種,香港重疾險包含的疾病種類可多達100種。

5、全球性保障。
只要購買了醫療保險,無論身處何地,是意外受傷還是患病住院接受治療,香港保險都可提供全球性保障及環球緊急支援服務。

6、回報率高。
香港保險公司全球性的營運和分散投資可以為你在相對較低風險的情況下爭取最較佳的回報。

7、優化資產配置。
香港保險可通過美元或港幣購買,達到分散貨幣風險的目的。

8、理賠高效。
香港保險公司實行“嚴格核保、寬鬆理賠”的理念,可以全球理賠,持有人或其家屬將所需證明檔郵寄至代理人或是保險公司即可進行理賠。

9、境外資產保護。
香港作為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資金可合法地自由進出,是亞洲著名的境外資產保險箱。高端客戶可享受保險產品將部分資產安全轉移到境外,個人資產隱私得到保護的同時,可以運用保險產品的特性,透過保費和保額的杠杆將資產放大。

10、專業服務。
香港保險代理人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服務。購買保險是需要長期配套服務的,並不是一次性商品買賣,所以選擇信譽良好、有品牌性的公司和代理人尤為重要。

【法律保障】
201351日起,投訴局將擴大服務範圍至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是否香港居民。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香港各大保險公司危疾計畫比較

買重疾目標原因很簡單,希望有尊嚴的活著。而不是向別人借款,求舍的活著。

為了公平起見,都是用了20萬保額,10年繳年,和不加任何附加契約比較。

       AIA -加裕倍安保
       AIA -進泰安心保2
       Prudential-危疾終身保
       永明-危疾「全護」

       宏利-樂康無憂





越年輕,理財成本越低,65年的IRR也印證這點。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利益最大化


讀微觀經濟學時,我們都是假定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會選擇把利益最大化。這理論剛好可以應用在黑心商人把過期的凍解肉賣給市民,官員在位時喜歡以權謀私。從道德上,他們都是錯,罪大惡極。但是在經濟學上,他們作出理想的選擇把自己利益最大化,令市場更有效率。

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人很有愛心,像富家千金德蘭修女經過貧民窟,就立志一生幫助窮人。主耶穌基督願意為世人的罪釘十字架。不過我老婆一定覺得我瞎說,其實在我中學想信仰這問題,連佛經也看過。很多人知道佛祖割肉喂鷹,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佛祖修行時,曾為一夠身上長滿毒瘡的女人吸毒。佛祖不介意世人眼光,把女士衣服脫光吸出毒液。今天中國寺廟裡的僧侶有幾個有這種境界?大部份都只會把香油錢弄大個,叫人吃齋菜圖利,這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本質。

過去30年我們中國經濟增很快,但這幾年我們有新的詞來形容中國式的經濟發展,叫略奪式經濟。為什麼維持濟增發展,國家選擇透支了下一代的資源。像廣東省沿海地區也開始鬧水荒,不可思意吧!不說化工廠的污染,是我們引入了橡膠樹,這是入侵性品種,吸水量大,就算你把它砍了,以後那也種不了其他東西。江西和我老家福建都是產礦石的好地方,百姓最厲害直接把酸灌到裡土,把金屬融化出來。可是酸性的土地種不了什麼,有的酸跟雨水流到河裡給我們天天喝。像馬雲也選擇把在同胞手裡賺到的錢,用去保育美國的國家公園,可能是覺得中國沒救了。

中國一直有個趨勢,有錢有能力的人都會選擇離開,可能是為了下一代著想。在這我們用資料說話,2014年香港保監會指出同胞為香港貢獻了1471億美金的新增保費。同胞來香港買保險已經是的趨勢,除了有穩建的保障,也可以慢慢把資產轉移到海外,為移民做準備。因為人的自私,才會用盡不用方法賺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同時讓市場更有效率。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我們不是聖人,就不用裝B。人之初,性本善難道是對的?已經犯了主觀的命題,今天我們有機會學習到更多,有時也要破舊立新。

現實太多人都活在幻想的世界裡,估計是看多了太多偶像的腦殘劇。愛情在筆下都是那麼美好,現實中不是衣,食,住,行樣樣兼顧嗎?要活在當下很難,要活在現實更難。人就是一張白紙,因為不同的環境,成長和經歷等會染上不同顏色,我們不是神,沒有資格決定對錯,只能讓時間會證明一切。像我好友朱亮說,別人的事操心條毛,管好自己。自己過得開心,才叫幸福。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邊緣化


這幾年的香港處於分化階段,政府和市民處於敵對,社會走向撕裂。這也使香港這10年的經濟處於停滯,從03年董特首提出要把香港打造科技港,資訊中心,中藥港和檢測中心等。12年已經過去,香港連自己牌子的手機也沒有,韓國卻轉型成功。上連特首曾陰權也只會紙上談兵,發展文化產業,卻只聞樓梯響。去年有很多大事發生,有些利民的政策也變成了政治家的籌碼。建新的港口,新的機場跑道和高鐵都是必要,香港已經被北上廣深超越了很久,如果再不重新思考和家位,融洽國家的發展方向,以後就什麼都沒有。

我覺得習主席做得不錯,利用亞投行,把國家過剩的產量賣給周邊國家。一路一帶如果能完事當然更好,但跨了太多國家的邊界,政治風險不可估計。在未來的發展中重慶市應該獨當一面,不管是鐵路還是海路,它都占盡優勢。今天重慶的勞動力比北上廣深便宜30-35%左右,再過幾年應該可以拉近,我一直和來深圳打工的人說,活得那麼賤有意思嗎?為什麼不去自己老家找機會。當然,中國某些省份沒有明顯地理優勢可言,只能靠有腦的領導重新定位。

我也一直在想應該做些什麼讓自己可以生存,打一輩子的工也不一定買得房子。人老了,開始會想很多事情,想為家人準備條退路。一對夫妻在未來要供養4個老人,還要養育自己的孩子,沒錢的確是萬萬不能。上一輩的人總會叫我們努力讀書,將來就能找份好工作。今天大學畢業了,找到了工作有什麼用?上面的人不走,不死,你再強也只能呆在那位置,等幾年後把你裁掉再請個便宜的畢業生。什麼職業規劃都是扯淡,時代已經改變,而你們已經上岸了。

今天才明白註冊個海外帳號也是這麼煩,還是對大陸公司有歧視。不過也對,中國就是造假之國,自己把信用掉了,還說什麼。不文明的同胞出去掉光國家的臉,中國人已經是神憎鬼厭的民族,沒錢賺誰會理你。中國不被邊緣化,產品和人民卻已經被邊緣化了。世界上除了馬雲的垃圾淘寶,阿裡巴巴,WISHEBAYLazadaAmazon等等外,還有靠譜的平臺嗎?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其實自拍是一種病


2013年,"selfie" (自拍)榮登英國牛津字典年度風雲字,也標示自拍文化正式成形。在吃飯時,總會有幾個醜女自拍。其實自戀不是大問題,但請顧及觀眾感受。有本事自拍,就不要化妝,也不要美圖。

不少人愛自拍,「三七面」、「高炒」等屬家常便飯;自拍時借助「自拍神器」,自拍後用手機軟體「加工」,還是不滿意就去上自拍技術研習班。其實弄這麼多功夫有必要嗎?直接去微整就好了,看到真人和見鬼一樣有意思?

在心理學上,自拍照是希望吸引注意、尋求認同,美化自拍照,是為了塑造最美的一面示人,愈多點贊、愈多人支持愈有滿足感,也反映了大眾自信不足。想一想你朋友圈了,每一天有多少傻B自拍?這年頭沒有醜女,只有在現實中才會被暴打。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維爾表示,過度自拍原來是身體畸形障礙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的病徵之一,像前陣子新聞報導那個一天自拍兩三百張的男子,或者一天花上數小時自拍,明明每張就分別不大,卻仍然堅持要拍出一張完美的照片,恭喜你已經患上自拍精神病了。

很可怕是吧?原來我們身邊那麼多人都已經拍到病了。自拍是一種建構自我方式的延伸,這就像是你不斷的重申定義你自己一樣,女人會塗上化妝品、或男人喜歡秀肌肉。這都是自我的展示,你一方面瞭解自己,同時也削弱你自己。

喜歡與愛自拍者「劃清界線」,也支持法國所有沙灘設立禁止自拍區域美國DISNEY樂園禁止遊客用自拍神器。去旅遊是享受風光,而非向人炫耀,更不是發自戀照噁心他人。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將自拍成癮列為強迫症的一種,按症狀不同分為三個程度,第一是情景自拍,每天至少自拍三次,但不會將照片上傳至社群;第二類是嚴重自拍,即每天自拍三次並上傳至社​​群;第三類是長期自拍,每天至少自拍六次並上傳自拍。

有病就去看醫生和吃藥,請不要夜晚三更跑出來嚇人。